0 引言
牛奶营养丰富,容易消化吸收,有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,补充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,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,被人们称为“白色血液”,食物中的“液体黄金”。原奶及乳制品行业得到飞速发展,乳制品种类也逐步多样化,有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多糖等方式,促进乳制品产业领域拓展到功能性乳制品方向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利用功能性乳制品补充营养。但是,在食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的时期,也往往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时期,尤其是频繁爆发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,促使人们对乳制品安全,包括原奶及乳制品的生产、加工环节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因此,我国社会开始高度重视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相关工作。
1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现状
1.1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生产情况
在我国,畜牧业已拥有一定的历史,原奶主要从羊奶和牛奶而来,其中牛奶占比最大。机械挤奶程度、奶牛素养条件及经济条件和原奶质量息息相关,受人为和地理因素的影响,相较于发达国家,我国原奶生产还存在一定差距。我国生产者主要包括规模化饲养场、专业大户、专业农户、兼业农户,其中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为我国奶产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,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,奶牛存栏量和乳制品产量也在成倍增长,但我国的奶业生产还处于发展初始阶段,在质量数量、生产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,在生产还原奶方面对进口、国产脱脂奶粉存在较大的依赖性。
1.2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消费状况
亚洲部分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奶业产品贸易出口集中地。通过相关资料可知,近年,我国乳制品出口有所降低,但进口乳品显著提升。鉴于此,不能只是采取进口他国乳品资源的方式,而应在产品生产结构方面做出合理调整,并针对今后发展趋势更多地发挥我国自主产业的优势。
2 我国乳制品行业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
现阶段,由于我国生产力不集中,导致产品生态现状日益严峻,从饲料的生产到乳制品的加工要经历多项繁杂的环节,这些环节都会对原奶和乳制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。同时后期还需要经历加工、储存、运输、销售的过程,进而导致安全风险明显提升。原奶及乳制品生产者为了追求高额回报铤而走险,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择手段,而消费者缺乏对乳制品行业的深入了解。于是,为有效监管乳制品质量,我国先后出台诸多政策、标准,但由于其正处于试行阶段,尚不完善,加之法律效力不足,因而导致监管无法和预期标准相符。因此,我国乳制品安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一同努力,并需要长期重视。
2.1 原奶生产过程不科学
在奶牛饲养中,饲料卫生与安全、农药残留、疾病防治用药、挤奶操作流程、场区及牛舍环境质量均和牛奶质量有着密切联系。如泌乳牛患乳房炎,挤奶员操作方法不规范、不能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挤奶,乳品质量检测技术和设施设备落后,对挤奶台、输乳管道、贮奶罐、运奶设备等冲洗不彻底,均会导致牛奶质量不达标。
2.2 乳制品加工过程安全标准不完善
目前我国的乳制品安全标准还不完善,个别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职业道德标准,从原奶的生产到乳制品的加工,以及漫长的乳品生产产业链都能对乳制品质量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。饲料是否有农药残留等原奶的生产过程、原奶的储存、取奶程序、加工、检测,以及乳制品企业的现代化程度,优质品比重等都会影响到乳制品质量安全。一些中小型乳品企业生产水平低、工艺落后、生产设备陈旧,不具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条件。如果原奶在运输过程中品质下降,一些不法商家甚至不惜滥用添加剂来保持原奶的新鲜度,不仅降低乳制品的质量,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,影响消费者的健康。因此,乳制品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,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。
2.3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
在农业发展新阶段,我国仍没有出台与乳制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,且技术标准往往低于和滞后于国际标准,针对乳品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管有一定的难度。原奶及乳制品不安全因素涉及从原奶的生产过程、检测、加工、贮存、运输、销售,以及消费者食用前的各个环节,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中。因此,要求在乳制品流通中,除高温杀菌的奶粉和乳制品外,其他的液态奶均要进行冷链运输,保持低温状态进行销售,稍有不慎,乳品便会变质。
3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
3.1 推行奶牛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养殖,确保原奶及乳制品奶源质优
我国奶牛饲养多以农户及小规模养殖为主,奶牛养殖户出资兴建大规模现代化牛场并不现实。由政府或龙头企业牵头兴建的奶牛养殖小区,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,如管理模式混乱、增加收奶环节等问题。借鉴新西兰的养牛合作社模式,结合政府扶持奶牛养殖和乳业企业的各项政策,建立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合作社。积极向奶牛养殖标杆企业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经验,严格、全面控制饲料质量,认真落实饲料卫生标准,加强添加剂、药物质量的全过程监督和检测,坚决不使用违禁药物,入库前严格把控饲料原料质量,检验所有批次的产品,严防违规产品流入企业。定期检测牛口蹄疫、结核病等危害较大的主要传染病,严格执行强制免疫制度,能有效提高奶牛生产效率,降低成本,确保原奶及乳制品奶源质优味美。对推广集约化、标准化奶牛生产模式,促进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也有积极作用。
3.2 加强政府引导干预和监督,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
3.2.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
我国针对乳制品产业尚未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。要解决我国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,需要政府积极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。内容上可以以养牛业发达国家的全程监管理念为参照,建立并完善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体系。实行乳制品市场准入制度,对乳制品从源头到销售的多个环节已存在的和潜在危害进行评估,从而确定关键点,建立原奶及乳制品卫生与安全应急系统,使乳制品质量、饲料质量安全得到保证。此外,要加大执法力度,对许可证的审批制度言严格把控,定期检查和抽查企业,并向社会定期公布检验结果。同时,确保部门之间相互依赖、相互促进、监管职责明确,从而借助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监管,使乳制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。
3.2.2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
我国乳制品检测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,如乳制品监管体系还不完善,监管部门存在缺位现象,检测费用高、配套设施不齐全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政府应多措并举,严格执法,强化监管力度。首先,政府要加强执法,严格执行许可证审批制度,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车间条件、卫生状况,产品加工设备、生产配方、卫生情况及包装标识等一一严格审查,倡导企业进行自查,并按计划分步骤的定期进行抽查和普查,第一时间将结果公之于众,对乳制品掺假、质量失控现象,应加大经济和司法制裁力度,以有效加强企业监管和乳制品市场。可借鉴乳制品体系比较健全国家的经验、职责明确的监管机制、科学合理的检测标准、与时俱进的技术水平,对提升我国的乳制品质量安全大有裨益。其次,加强源头监管,实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监测计划,打击非法收购生鲜乳及在乳制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。对原奶收购站、乳品运输车、乳制品加工企业实施全时段和精准化监管,取缔不合格的生产经营主体。再次,引入HACCP和GAP认证体系,进行奶牛的饲养管理和乳制品加工生产,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地全过程控制。加大溯源管理力度,发现不达标产品能在第一时间召回,并严肃处理生产企业,突出监管的有效性和执行力。
3.3 加强生产企业的自身建设,增强生产企业责任承担意识
全面管理原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,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。在该过程中,相关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承担意识,尤为重要。在管理原奶和乳制品时,第一,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。在企业发展不仅要重视利润目标的实现,还要对其肩负的社会责任予以明确,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,并在管理、经营活动中落实。第二,企业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,增强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。在培训活动中,针对易忽视的地方、需要改进的地方展开讨论。立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完成质量,衡量学习实践发展成效。第三,高度重视乳制品企业文化建设引起,始终遵循质量至上的理念,加大对质量安全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力度。积极运用新包装、新技术和新设备等,为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、更新技术提供帮助,促进乳制品生产、加工技术水平提升,保证乳制品高质高产。此外,可以运用诸多渠道,如新媒体平台、电视节目等,大力宣传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文化,以此增强人们质量安全的意识。
3.4 发挥奶业协会优势,提升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
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,有效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。在保障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方面,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,完善国家及地方奶业协会组织,将协会组织自身的协调、服务智能最大化发挥出来,使乳制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。
3.4.1 加大科技服务力度,提高广大奶农的饲养管理水平
规模养牛是乳制品加工企业获得优质原奶的基础,奶业协会应吸纳奶牛的营养饲料、繁殖育种、品种改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,定期组织奶牛养殖技术专题培训,加大对奶牛养殖场的科技服务力度。鼓励奶牛养殖企业严格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》《NYT14—2021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》等法律法规、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,积极推行机械化的操作管理,完善技术服务体系,提高广大奶农的饲养管理水平,促使我国的乳品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3.4.2 提升奶牛育种能力,推进奶牛群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
奶业行业协会组应从科技、生产、市场等方面积极收集、整理和发布信息,从信息方面协助协会会员搞好良种奶牛的引进、繁殖及选育工作。结合全国实际,注重荷斯坦牛、娟珊牛等品种的选育改良。开展奶牛群生产性能测定,扩大参加测定的奶牛数量,在品种改良中积极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,夯实奶牛群良种繁育的能力。切实解决广大养殖户所饲养的奶牛品种产奶量不高,种用价值低的问题,进而促进其乳制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。
3.4.3 加大市场终端服务力度,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
中国奶业协会应做好市场、奶农及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工作。针对广大奶农、奶站、乳品企业和市场之间,协会组织应解决小规模生产和市场的对接问题、提供供、销服务业。协会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,构建以乳业协会、规模化牛场及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的一体化体系,使得奶牛养殖场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能够紧密联系,以保障奶牛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收益;明确规定体系中各方参与者的权利、责任、义务,整个过程都与奶农息息相关,促使奶农重视产品质量,以解决奶源生产者之间利益分离的矛盾,推动奶农、乳制品加工企业更好地和国内外市场合作,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目标,进而有效提升我国的乳制品质量水平。
3.5 加强乳制品安全知识的普及,营造良好消费氛围
借助媒体加强对原奶及乳制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力度,协助消费者掌握乳制品质量鉴别的常识,促进其自我保护意识增强。对于广大农村消费者,此点尤为关键。强化合格“学生奶”的推广工作,合格的乳制品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,同时还能对企业行为予以规范,促进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培育,开拓乳制品消费市场。另外,运用网络、自媒体、电商平台等方式普及乳制品营养知识,培养消费者多样化的乳制品饮用习惯。充分利用5G等新技术,建立乳制品消费“线上质量监督机构”及“维权服务平台”,严厉打击不合格产品,切实维护乳制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,推动乳制品产业健康发展。
4 结束语
“乳之滋于国本,如母之抚育幼婴”。一直以来,我国都尤为关注和重视原奶和乳制品安全问题。需要从加强奶牛规模化养殖力度、加强政府引导干预和监督、加强生产企业的自身建设、加强奶业行业协会的作用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,竭尽全力保证食品安全,确保我国的乳品业持续、健康发展,以求走出更多条符合国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